跑“美国白宫口”的中国记者 这样评价这份工作
美国白宫什么样?
当白宫记者,是什么体验?
从战地记者到白宫记者,感觉如何?
今年春节,
这名年轻的中国白宫记者,有话要说。
他有很多镜头之外的故事,
也有很多镜头之外的答案:
刘阳,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
曾穿梭在叙利亚前线
如今往来于白宫内外
用着汤姆·汉克斯送的免费咖啡机。
Q&A时间
1、问:你在外又辛苦一年,他们在家又盼了一年。今年过年又没能回家,遗憾么?
答:从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,我几乎没有在家过过春节。
不管是在叙利亚还是华盛顿,不能回家的那些春节,因为跟同事们在一起,也会一起包饺子,一起看春晚,或者是跟当地使馆、中资机构或华人华侨进行小型联谊,也算是以中国传统方式过了节。但是肯定还是比不上在家里跟家人一起过。
好在现在通讯手段多样,可以通过电话或者微信,跟爸爸妈妈一起聊聊天。
在休假的时候我会倍加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,好好陪陪爸爸妈妈,其实只要家人团聚一起,跟过节也差不多。
2、问:从战地到白宫,转身很“华丽”,为什么这次会选择去华盛顿驻外?
答:在华盛顿之前,我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分社工作了3年,报道了很多有关战乱的新闻。当时虽然人在中东,却感觉很多发生在中东的新闻事件,跟美国首都华盛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当时就决定有机会一定要去华盛顿报道国际新闻。
现在在华盛顿,我主要负责美国的内政报道,从白宫新闻发布会,到恐袭枪击等社会事件,都在我们的报道范围内。
3、问:刚刚提到内政报道,那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采访?
答:报道美国内政一年多,印象最深刻的一次,是去距离华盛顿不远的一个城市巴尔的摩。
这是个暴力之城,我们当时前去报道也是为了了解,为什么这个城市的暴力犯罪行为会如此泛滥。采访时遇到一个民间组织,正在呼吁当地居民,在三天之内,不要使用暴力进行犯罪。
他们说,巴尔的摩已经成了美国最危险的城市之一,很多居民因此外迁,导致城中心很多地方成了空心社区,情况堪忧。他们还在采访中表达了对政府的不满,对枪支泛滥等社会问题的不满。
遗憾的是,采访结束不久,他们呼吁的停火72小时活动就宣告失败,因为很快又发生了暴力袭击。
这次采访,让我看到了美国“光鲜”外表下的“动荡”和“撕裂”,也让我能更加全面观察了解美国社会。
4、问:确实是比较沉重的一次采访,有没有什么开心的经历值得分享?
答:去年春天,美国新政府就职以来中美元首首次会晤,我碰巧被派去做一些前瞻性报道,有幸得到航拍海湖庄园的机会。
乘坐固定翼小飞机来回飞过“冬季白宫”,脚下一边是蔚蓝大海,一边是沙滩棕榈。全景鸟瞰,全程直播,从庄园全貌到掌故沿革,进行了直播等全媒体报道,这真是当记者以来一次相当享受的报道经历。去年,中美元首进行了多次会晤,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,中美关系会持续向好。而华盛顿的风云,永远是“未完待续”的状态。作为新华社记者,我会为大家报道美国的同时,继续为国际舆论场带来中国声音。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“镜外”往期回顾:看完这条片子,总觉得欠这名记者一个“敬业福”-END-监制:李大伟制片:沈浩洋 讲述者:刘阳编导:孙硕 摄像:胡友松 孙迪雅(实习)编辑:王申 陈杉]article_adlist–>
没有回应